-
本周四,2012年2月23日,国家能源局同意依托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成立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正式挂牌,这是一个“国字号”可再生能源研究智库。之前,中国政府下属研究所、大学、各类协会相继成立过可再生能源研究机构,但国家级智库一直空白。近日,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所副所长、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
王仲颖
南方周末: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王仲颖:中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政治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但中国跟德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搞可再生能源最大的差距在哪儿?是缺乏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结合国情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
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美国有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德国做能源转型战略,丹麦政府宣告2050年摆脱化石能源的发展战略,这些国家均投入了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做前期研究。中国要发展绿色能源产业,到底制定什么样的战略和政策?如何建立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这都是需要人力、时间和资金。新组建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就是一个国家级可再生能源智库。
南方周末:可再生能源产业在中国规模发展也有几年时间了,为什么现在才成立这个机构?
王仲颖: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已经进入了“深水区”。十几年前,可再生能源一张白纸,只要有一个想法,没有那么多关联,你可以很容易决策发展几千万千瓦,但现在不一样了。以制定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政策为例,能源主管部门制定的电价不一样,国家补贴就不一样,它对整个国民经济、对各行各业会造成哪些影响?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涨的太高了,现在是4厘钱,会不会造成经济负担或倒退?包括现在外界说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有问题,但并网真的有问题吗?
可再生能源发展到今天,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与科学决策是分不开的,这些支撑决策的计算、分析、平衡需要模型和系统分析工具,需要做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只会越来越复杂,是拍脑袋拍不出来的。
南方周末:最近盛传今年将可能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你怎么看这项新制度?
王仲颖: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前还不是技术的问题,是一个体制和机制问题。我个人理解,体制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等到体制改成功了再搞可再生能源,那一切都晚了,所以施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就是在现有体制下打破利益格局,重新调整利益相关方,重新平衡发电方、输电方、地方政府和用电方的利益,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搞可再生能源。
- 相关文章 :
- ·华电铁岭心田堡风电场项目喜获辽宁省发改委核准2013-03-27
- ·发改委就十二五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答记者问2013-02-22
- ·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创新高:太阳能发电成首选2012-06-15
- ·日本:实行全额购买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度2012-05-30
- ·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将落地 相关投资或井喷2012-05-04
-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到微博反馈】

每日推荐

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