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11日
信息来源: 华能集团
字体:大 中 小2012年11月6日,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正式发电,再次见证了华能人践行“三色”使命、建设美丽中国的铿锵脚步和铮铮誓言。为了这个誓言,一群胸怀绿色梦想的华能人汇聚在一起,用智慧、汗水和力量,谱写了一曲激动人心的追梦者之歌⋯⋯
夸父逐日寻绿色梦想
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古有夸父逐日,欲造福于天下百姓,今有华能人把绿色发展的大旗高高擎起。2004年,华能在国内率先启动“绿色煤电”计划。按照“三步走”的总体安排,瞄准国际前沿,首先自主研发、建造运营一座25万千瓦级IGCC电站示范工程。
“IGCC作为‘绿色煤电’计划的基础,是目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清洁煤发电技术路线。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使我国清洁煤电技术跻身国际前沿,对于我国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华能的决策者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华能立志率先发展绿色煤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调研该项目后指出,“华能首倡并实施‘绿色煤电’计划,代表了未来清洁煤发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然而,这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在未知的困难面前,华能人没有退缩,“一定要干出我们自己的绿色煤电工程,为中国人在世界IGCC发电领域占领一席之地”,他们下定决心。
攻坚克难绘绿色蓝图
建设IGCC电厂,首先要攻克核心技术——煤气化工艺。清洁能源研究院任永强博士带领项目组迎难而上,昼夜攻关。有时仅仅为了确定一个最优选项,就要反复进行上百次试验。实验中经常出现煤粉板结,大家就轮番从粉罐下部出口用手疏通,细细的煤粉常常喷涌而出,瞬间就把人变成了“黑人”。项目组经常为了一个技术细节,争得面红耳赤,反复修改设计,仅绘制的图纸堆起来就有一人多高。
“项目组的每个同志都是好样的。尤其年轻的同志,他们十分珍惜干大工程的机会,主动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情。”任永强说。
项目组刘沅在女儿出生时,还坚守在项目现场,过了几天才回去照顾妻子一个星期,又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刘刚,一个帅气的小伙子,面对家人催促结婚,说服了家人和未婚妻,在结婚前2天才回到家,婚礼后第3天就回到了工地。
凭着这样一股誓不罢休的精神,这个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项目组,硬是拿下了这个硬骨头。“因为这个炉子具有华能完全知识产权,大家都亲切地称它为‘华能炉’、‘争气炉’!”任永强不无骄傲地说。
IGCC电站横跨电力、化工两大行业,工艺复杂。“国内没有一家单位具有系统集成设计的经验,我们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能干成吗?”
面对大家的疑问和担心,绿色煤电公司齐春松、王永军和技术人员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调研了二十多家设计单位、煤化工企业、燃机电厂和设备制造厂,收集资料、信息。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们创造性地把三个分属科研、化工、电力的设计力量整合到一起,先后完成了30多项专题论证,召开了几十次设计协调会,不断优化工艺技术设计,完善方案设计方案,为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
安全优质建绿色电厂
安全、优质建成示范工程,是每一个华能人的心愿。然而迎接建设者们的是一个又一个挑战!
2009年工程开工不久,天津煤气化发电公司郭志军、任春桥负责催要滞后的土建图纸。当了解到对方主设计人员因照顾即将升学的孩子而影响了设计进度时,他们主动担负起了接送孩子上辅导课的任务。任春桥说:“想想千里之外自己的孩子都照顾不上,心里也真不是滋味,可是为了早点拿到图纸也值!”
陈宏奎、李相军、李金杰等驻外地催交设计进度和钢结构框架。陈洪奎的岳母去世时,他匆匆赶回天津处理完老人后事,又赶回设计院蹲守。不久他突患阑尾炎,手术后第五天他就返回了工作岗位。
还记得设备安装的时候,工程部钱金葵负责空分装置管道焊接。为了解决铝镁合金焊接中出现的气孔、夹渣、裂纹等严重缺陷,他和同事们跑现场、查手册,反复研究焊接技术,分析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改进焊接工艺,最终使焊口达到了一次合格。这项焊接工艺获得了国家焊接协会金奖。
安监部曹其宣是个“大嗓门”。他一身“红马甲”,几乎每天几乎都要走遍工地的每个角落,一年下来跑坏了三双劳保鞋。由于说话太多,嗓子经常都是嘶哑的。曹其宣说:“安全是天大的事,我们不能因为安全出事把工程干砸了!”
调试是最难的。气化炉多次点火总是跳闸。西安热工院调试专家和项目组连续奋战,逐条检查控制逻辑、核算联锁保护参数。为了看清楚瞬息变化的运行数据,他们甚至找来摄像机对着DCS、ESD画面拍摄,然后以最慢的速度回放。一双双眼睛紧紧地盯着画面,生怕漏过一丝一毫的变化。“找到了!找到了!”深夜的主控室传来激动的喊声。在几乎不到0.1秒的时间里,一个参数首先出现了异常。又一个不眠之夜过去,大家疲惫的脸庞上全是抑制不住的兴奋!
在空分系统调试最为关键的时候,进口的氮泵突然损坏了。文子强,这位两年多前放弃在首钢京唐公司车间副主任的职位和熟悉的生活,选择来到IGCC工程干一名技术员的年轻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用国产的低温液氮泵代替进口氮泵,使空分装置不到一个星期就恢复了运行,连现场专家都说“没想到!”
2012年10月,工程主要系统调试基本完成,打通工艺流程却卡在了燃机油气切换环节。先后进行了13次整套启动,结果还是失败。“到底行不行?”质疑声不断,很多人开始动摇。“再试一次”,试运指挥部顶住质疑、果断决策。
专家组经过缜密分析计算,大胆地提出将燃机切换热值在厂家设定的最大值基础上再调高5个百分点,据理力争说服了厂家技术人员。油气切换终于成功了,工艺流程终于打通了!现场一片欢腾,人们奔走相告,很多人眼含泪花……
在华能人的手上,中国第一座IGCC示范电站从蓝图成为现实。展望未来,一个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绿色梦想种子正在遍地开花,并结出累累硕果。文/ 集团公司政工部 供稿
- 相关文章 :
- ·国内第二个近海风电场国家级示范项目获批开工2014-05-28
- ·中核集团命名首批5家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2014-05-27
- ·溪洛渡水电站18台机组转子全部顺利吊装就位2014-05-22
- ·华能香港公司:改进作风促减亏增效2014-05-22
- ·华能北方公司明确重点 深推教育实践活动2014-05-22
-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到微博反馈】
推广信息

每日推荐

新闻排行榜